《流浪地球》影评

在2018年的12月19号,就是那个一模考后发烧叛逃回家的日子里,我一边看完了《流浪地球》一边擦着鼻涕享受难得的不用去学校面对高三学习的日子。

刘慈欣的作品我一直在追,”我喜欢大刘的科幻,除了文笔“这句话非常在理,在三体吧还常常有”大刘拍断大腿“的话语来吐槽,但是总觉得大刘的文本有一种后结构的味道(虽然很多人指出这实际上是因为娘子关电厂的裁员危机2333)。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社会的建构,以及宇宙中动辄光年计的尺度与人性在尺度规训下的崇高。大刘对于这些的写作可是从不缩水。而由客观的物理世界的变动对于渺小又伟大,无知又傲慢的这一群人类来说,推演他们所作所为,甚至变得荒谬又值得辩论。在这一方面,大刘是艺术家与哲学家,他重新唤起了我们在工业化时代所失去的对于宇宙原始的敬畏。有人说刘慈欣要构建一个电影宇宙,我倒觉得UTOPIOSPHERE(乌托邦星球)更合适一些。

一个月后,我在V2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流浪地球》要拍成电影,我想了想游族影业跳票到现在的三体电影版,又觉得这个没有像样故事线索的短篇小说能改成电影?又点进去看了看预告片,”被民族主义与大众文化所挟持的作品“是我对他的唯一评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预告片不能代表电影)但我又不想做以前那个拿理想主义与反叛精神去批评一切的变态,毕竟我还要把自己装饰成一个有梦可追的人,去假装为自己而活着。

不过《流浪地球》终究没有跳票,看电影和读书也不一样。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书籍是由读者和作者一起完成的东西,而新年档电影更多的是一个娱乐的过程,所以电影是不能带着”原教旨“去看的。在PY们出去玩的那天就定下了观影计划(真香)。由于我们三个人的电影卡的订票系统不约而同的出现了故障,直到年初三的晚上我们才看到了这部刷爆社交平台的作品。

如果说刘慈欣的原著是后结构的,那么电影就是现代且大众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完全按照原作来就会像《我的三体》那样注定称为少数人的盛宴。典型的文化输出,优秀的细节刻画,壮观的特效渲染,暗藏的原作致敬,以及几乎是100%原创的剧情(还有一层意思是这电影我觉得和原著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一个不同于书中的美好的多的结局(也许是大刘最近比较开心的缘故),大刘带来的脑洞,至少这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电影,特别是半人马座$\alpha$星的三颗恒星,神似《全频段阻塞干扰》的结局,”前进三“,还有类似星际穿越的人工智能,对于原著党来说是喜闻乐见的,这不失为一个佳作。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太重要的槽点,剧情是硬伤,以及刘启人物的塑造太过于”任性“了(你非要说这是非理性我也没办法),里面的物理部分虽然比大刘还要民科,但是反而起到了让我们几个物竞党在寒风中讨论很久的好效果。

对于这部电影我并没有做出绝对的评价,我也永远不会做出最终的评价,我原著只看了一遍,电影也是,我也不想通过自己的话语来说些什么。就像上了高中之后我不再去三体吧看贴,我现在也弃用了所谓的知识分享平台。对于现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对这部电影我依旧是陌生的,与其在这里看我扯淡还不如自己去看一遍,去感受一下,或者继续像py们一样补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或许后者反而比什么都重要。

【自言自语】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写影评,可能很多人在想这个人又无知且傲慢了,但是写作与人类的生存一样需要理性与非理性,不要把自己缩进”理性“的龟壳中进行精神的自我阉割。并介说道黄金时代来临了,但很多人又说黄金时代根本就不存在,似乎人实在渺小,现实太过无情。我所剩下的,也就那么几个朋友,那一点热爱和自由以及无穷无尽的苦难了。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