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Fall 申请心路历程

2023 Fall 美校申请心路历程

前言

申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大陆学生来说。我在申请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甚至直到现在我也觉得没有最短路。在申请季,我不断的和人交谈,做了一些尝试,或许将他们记录下来有助于后来人。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s all you need.

Applications are not done on 12-15.

本文以时间顺序。本文偏意识流,如果对申请的方法和技巧有兴趣可以留言,我会尽力解答。

  • 代表后来的上帝视角

概述与三维

  • GPA: 3.12/4

  • TOEFL: 100/120

  • 推荐信

    • Tianyin Xu (UIUC)
    • Zhice Yang (ShanghaiTech)
    • Shu Yin (ShanghaiTech)
    • 均为科研推
    • SOP: See https://cs-sop.org/
  • It’s 2023, why schools still required for GRE? So no GRE.

申请列表:

  • Ticket School: UW, WISC, UIUC, UCSD, JHU, UChicago, GaTech, UMich, Purdue
  • Target School: UMass(MS), UMD(MS), UNC(MS), NEU(MS), NCSU, OSU, Rice(MS), BU(MS)
    • PSU, OSU and NCSU are an triangle alliance, so I applied them together.
  • Safe School: There no safe school for me :(

结果:

  • NCSU offer
  • UChicago Waitlist
  • Purdue Interview (and I mess it up o_o)
  • UIUC Interview

正篇

我开始准备留学的计划是在大一下。由于上海科技大学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好的留学传统,因此经常会邀请学长学姐进行经验分享。尽管已经听过很多讲座,但当时参加的一次讲座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新意,主要是关于三维 connection 和软实力等方面的内容。尽管当时我的 GPA 只有不到 3 分,但我仍然按照学长的建议去参加了托福班。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非常好的口语老师——新东方合生汇的王珉悦老师 (Miya)。她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口语老师。在托福班期间,新东方提供了一个生涯规划,其中有推销留学中介服务的内容。中介老师看了看我的个人履历,说如果我努力提高 GPA,南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还是可以考虑的。他们可以提供完整的服务(报价很高)。这时,我的计划大概是这样的:首先,考虑能否在这个暑假实习;其次,尽力提高 GPA,尽管我不指望能很高,但希望能凭借软实力被一些不是非常顶级但入学难度还比较低的学校录取。然而,我的 STCA 实习计划失败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我看到有一次参加 HPC 比赛的机会,我觉得这很棒。由于我当时比较擅长运维技术,于是加入了比赛团队进行训练。在尝试了一些方向后,我发现我的兴趣并不是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而是系统。Victor Yang 当时是 HPC 队长,还是编译原理课程的助教。他觉得我可以沿着学长的道路走。此外,大一下也遇到了 Vizna 学姐,她当时已经在申请留学了,之前在 MSRA, STCA 和 Google 实习。她的 GPA 很高,并最终拿到了马萨诸塞大学的入学通知。我们的交谈记录可以在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中看到:计算机科学与大白日梦vizna对《计算机科学与大白日梦》的回复。看到这些文章后,我意识到认真做事和坚实的代码功底是最重要的。马毅前院长曾经提出过一个叫 “三好学生” 的概念,即代码好,数学好,态度好。我和数学并没有什么缘分,另外两个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当时,Vizna 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你到底要做什么,有些人用了四年才想清楚,有些人甚至要用更久也是正常的。(*这句话伏笔到了大四)

然而,整个大二对我来说非常不顺利。Victor Yang 就像马尔科博士一样,做了乾坤大挪移的坏事,最终我甚至对他的做法产生了一些质疑(被 PUA)。这使得我之后几乎避免与他有任何交集。在那个阶段,我做了很多事情,但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当时我非常焦虑,与生活导师聊天后,他告诉我:不要焦虑,留学申请需要在规定时间点前完成所有必需的考试和申请材料,只要将这些做好,是可以获得结果的。这句话没有说错。

到了大三的时候,一切开始逐渐好转。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数学和通识课已经全部结束,大三全部是与代码相关的课程,因此在专业课上我满绩。此外,我与杨智策老师开始进行了一项前景不错的科研项目,和声学定位相关。在大三下的时候,我参加了 ISC 比赛,并且成功获得了世界第四的好成绩。在比赛过程中,我们还萌发出了一个关于 HPC Scheduler 科研想法,带 HPC 的老师也愿意帮助我们把它变成一篇文章。

大三下的时候我和 James 还有 Dark Kowalski 吃了顿饭,我觉得需要一封有重量的推荐信来证明科研能力。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MSRA 和 PLCT。MSRA 声誉更好,但问题是自从Jin Li 离开 MSRA 以后,MSRA 就 All in AI 了,很少能有人给的出足够分量的推荐信,而且我运气还要足够好能赶上项目周期。而当时 PLCT 看起来很不错,而且 WW 说可以写中科院署名的推荐信,当时我觉得 PLCT 是一个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然而这两个最后我都没有去,因为我发现可以报名 UIUC 的交换项目。虽然我错过了第一批,第二批在大四上,而且注册在文理学院而非工院,但我觉得这是值得尝试的选择,因为离终点越近,一切就越有可能发生。(A*)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去做了 HPC Scheduler 的项目。

暑假里我和 Mingcong Bai 聊了聊,因为他之前成功申请了北美历史博士,在系里打过工。他的经验是,SOP 是最重要也最有区分度的,而三维只要过线之后就可以了,和导师的联系也是最重要的。他建议尽早建立联系,因为需要在导师确定明年人选之前知道你的名字。他觉得去 UIUC 交换是很好的机会,因为不仅让你的经历和成绩变得“可信”,而且还可以增加 visibility。(*不过陆本会更卷,所以我觉得这个建议应该当作基线看待)。Mingcong Bai 非常大度,愿意在之后帮我改 SOP。

之后我在 CSRanking 的界面上一眼相中 Tianyin Xu,因为他的主页太酷了,以至于我准备先等待他的回音再考虑其它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海投),为此我专门写了一个类似风格的自我介绍。Tianyin 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复了我,表示欢迎。杨智策老师听说以后也很高兴,告诉了我 YY 的传奇故事。

接下来就是在 UIUC 的上课+搬砖。Tianyin 交给我的项目非常合我胃口,多亏了前几年的社团运维经验。大四上的 GPA 只有一月份申请的学校才可能用得上,所以上课不是我的重心。

九月底的时候我又和 vizna 学姐聊了聊,她今年也准备申请 PhD。她听完我的情况以后说,你这 3.09 真的是 very bad GPA。(Tianyin 说 GPA 只有 good 和 bad 之分,比如 4.0 的 GPA 当然可以说明你是一个好学生,但好学生不一定 GPA 特别高)。vizna 非常悲观的建议找南加州或者新英格兰的找工校。她顺便问了我材料的准备情况,得知我九月底什么都没有准备,告诉我最好托福能上 100 以证明我还是“有学习能力的”,并且下一秒就找几个老师要推荐信,而且一定厚着脸皮要问一句能不能给强推,让我做一张 Google Sheet 分享给几个导师,让他们知道你的申请学校和截止时间。她说,你还是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是找工还是去做科研,到底哪个更适合你自己。申请只是手段,而方法有很多,要敢于去尝试。 上科大的老师当然非常愿意写信,Tianyin 那里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做出成果,准备等11月初再问问。至于强推和平推,我问了身边的人,一部分人感到很惊讶,没有听说过“强推”,但我知道有些人的推荐信上会写 “我见过最好的学生”。我个人觉得强推有当然好,没有也很正常。然后我准备在十月底把托福和 SOP 准备好。

之后非常幸运的是托福首考,考前一晚快速复习3小时,之前 TPO 题目加起来刷了两套,托福单词没背完,考前摄入糖+咖啡,最后分数居然到 100 (27+27+23+23)了,感谢上海高考。

一个袋子 205$

一个袋子 205$

第一版 SOP 写完以后得到了修改意见:SOP 是一个证明,你需要论证为什么你适合这个项目,你需要用具体案例,解决了什么问题去论证。推荐信也可以看作是 SOP 的一个论证材料。而且多余的话不要说。

在 11 月的时候和 Tianyin 聊了聊,他愿意写信。他说,要广泛申请,因为申请的目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导师(而不是名气大的实验室或者学校),导师也希望找到合适的人。在美国,推荐信尤为看重,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就像 GPA 和面试一样。一个学生需要有亮点,除了 GPA 外,还有经历(通过)或者出版物或者面试

11 月底的时候 Mingcong 帮我彻底修改了 SOP (真的非常感谢),也和 vizna 通了电话,交流了选校。vizna 说,申请的太少了,她申请了 30 所学校。之后几天在 xlab 里面,Jovan, Siyuan, Lilia, Anna 都向我推荐了一些可以申请的教授,并且帮我看了 SOP。其实 vizna 带来的焦虑是巨大的,因为和她聊天一定会让我感到要没学上了。Lilia 说,没事,system 不像 NLP 那么卷,而且我们知道 UIUC 的录取是怎么工作的,和 Tianyin 一起工作过的人最后都能去不错的学校。

在 12.14 号,Tianyin 和我通了 Zoom,因为他注意到我申请了很多硕士,博士申请的很少。我说,因为杨智策老师之前开玩笑说“硕士和博士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需要自己付钱一个不需要”(意思是硕士和博士项目的工作内容差不多),Tianyin 说不是的,master 的工作往往比较浅,而且由于周期短所以不一定能负责整个项目。我说,我希望之后能不写枯燥的业务代码,而是去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Tianyin 说,那你应该多申请些博士项目,“I do believe you will be a great PhD student”。(我相信能从这篇文章中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然后就是逐一发送托福成绩。

最后在一月份收到了 Yongle Zhang 的面试邀请,但很遗憾我搞砸了,我没有表现出对项目很熟悉,也没有表现出我的优势,也没有表现出对他做的方向的兴趣。之后一段时间我就什么都没收到了,这让我很慌。在一月底的某个深夜,焦虑让我发邮件去 reach out 教授。好消息是有很多教授回信,但是他们没有直接约面试,可能只是礼节性的回复,还有些决今年不招生或者学术休假。我联系并有回信的有 Remzi, Michael Swift, Ryan Huang, Lu Shan 等教授。最后 Helen Gu 给了我 offer。我觉得可能是 reach out 的时间太晚了。当然我的背景确实不够有竞争力。

总结

我觉得去好学校的首先条件是自身能力,就像我在大三下的时候如果我有任何一个失误可能今年就全聚德了。上科大学生能在 UCB, UIUC 等学校拿到推荐和他们在上科大的训练和成长我觉得是不可分割的。其次是要正确的申请,一是要注意时间节点,二是认真的,用自己的经历去无时无刻的思考 SOP 的意义,去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雕琢 SOP。申请是很个性化的东西,虽然准备的材料都是标准的,但是每个人的经历应当是不一样的。只有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优势,才能被对的人选中。

祝大家 offer 多多。

征集问题与解答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其它资源(感谢群友)

Special Thank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